五年误诊迷雾:当“哮喘”治疗为何总不见好?
42岁的男性患者李某某,因“反复咳嗽、气喘、胸闷5年,再发加重1周”入院。这五年间,他饱受折磨:每当闻到刺激性气味或天气骤变,便会引发剧烈咳嗽(多为干咳,偶有少量痰),同时伴有胸闷、气喘,尤其在爬坡或重体力劳动后加重。多次在当地诊所输液治疗(具体药物不详)后症状可暂时缓解,但近期夜间频繁出现突发性喘憋、呼吸急促、胸闷,休息难以缓解,遂来我院求诊。门诊胸部CT显示“双肺多发支气管扩张”,遂以“支气管扩张症”收入呼吸科。
入院评估:疑点重重,非典型“支扩”表现**
入院查体:
* SPO₂:90%(未吸氧状态)
* 喘息貌,口唇轻度发绀
* 双肺呼吸音粗糙,可闻及中等量哮鸣音,未闻及湿啰音
关键辅助检查结果:
* 过敏原检测:屋尘螨/粉尘螨阳性 (0.36 IU/mL↑),总IgE > 2000 IU/mL↑** (显著异常升高)
* 呼出一氧化氮 (FeNO):107.0 ppb** (气道嗜酸性炎症强烈指标)
* 肺功能 (2025-04-29):中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
诊疗转折:援滇专家慧眼识“真凶”
入院初期,根据症状及体征,考虑“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”,按哮喘指南给予抗炎、平喘、支气管舒张剂等常规治疗一周。虽然咳嗽、咳痰略有减轻,但患者的核心问题——胸闷、气喘和活动后呼吸困难却丝毫未缓解!
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团队的警惕。上海市援滇医疗队专家、卢飞副主任医师查房后,敏锐地抓住了几个关键线索:
1. 长期反复的哮喘样症状(咳嗽、气喘、胸闷)
2. 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支气管扩张
3. 极度升高的总IgE (>2000 IU/mL)
4. 显著升高的FeNO (107 ppb)
卢主任高度怀疑患者并非单纯的哮喘或支扩,而是: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(ABPA)——一种常隐匿于难治性哮喘背后的过敏性疾病!
精准施治:ABPA治疗方案立竿见影
卢医生立即根据国家ABPA诊疗指南调整治疗方案:加用抗炎、抗真菌药物应用。
同时,为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感染,安排了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液送检(G试验、GM试验)。虽然后续的真菌相关检测(灌洗液镜检、培养)未直接检出真菌体,但结合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、影像学特征(支扩)、极度升高的总IgE和FeNO,ABPA诊断明确。
峰回路转:多年顽疾终得缓解
令人欣喜的是,在启动针对ABPA的激素联合抗真菌治疗后,患者的胸闷、气喘症状显著改善,活动耐力提高,困扰其多年的呼吸难题终于找到了根源并得到有效控制!患者病情稳定后,带药出院,详细交代了用药注意事项及随访计划。
专家科普:认识ABPA——哮喘背后的“隐匿型呼吸杀手”
ABPA(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)是由人体对曲霉菌过敏反应引发的一种特殊肺部疾病,常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哮喘症状和反复出现的肺部阴影(可伴支气管扩张)。与其他儿童高发的过敏病不同,ABPA在成人中更为常见。它好发于哮喘和肺囊性纤维化患者,也可见于支气管扩张症、慢阻肺等慢性肺病患者。
ABPA的典型症状包括:控制不佳的喘息、咳嗽、咳痰,部分患者可有咯血、胸痛。值得警惕的是,并非所有患者都有典型的“喘鸣”,就像本例患者初诊时突出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咳嗽。因此,提高对该病的认识,避免将其长期误诊为普通哮喘或支气管扩张至关重要。
ABPA的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,对于阻止疾病进展(如不可逆性支气管扩张、肺纤维化)至关重要。